持有至到期投资 分期付息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各自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

2024-05-07 23:35

1. 持有至到期投资 分期付息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各自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

分期付息的债券现金流包括多次现金流入,即每年付息现金流和最后一次还本付息现金流,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其收益是分期实现的,所以要把溢价或折价的部分按实际利率分摊到各期,而一次还本付息只有一次现金流,直接按实际利率计算每期收益就可以了。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
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
这里可以将期初摊余成本理解为本金,而每期的现金流入可以理解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其中“现金流入-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本期收回的本金。

扩展资料:
如何界定持有至到期投资
企业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固定利率国债、浮动利率公司债券等,都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通常具有长期性质,但期限较短(一年以内)的债券投资,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条件的,也可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企业不能将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1)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3)符合贷款和应收款项定义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如果企业管理层决定将某项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则在该金融资产未到期前,不能随意地改变其“最初意图”。也就是说,投资者在取得投资时意图就应当是明确的。
持有至到期投资提前处置的情况
企业将某项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后,可能会发生到期前将该金融资产予以处置或重分类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表明企业违背了将投资持有至到期的意图。
企业将尚未到期的某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本会计年度内予以出售或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
相对于该类投资(即企业内部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出售或重分类前的总额较大时,则企业在处置或者重分类后应立即将其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即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扣除已处置或重分类的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且在本会计年度及后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不得再将该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但是,下列情况除外:
1.出售日或重分类日距离该项投资到期日或赎回日较近(如到期前三个月内),且市场利率变化对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没有显著影响。
2.根据合同约定的定期偿付或提前还款方式收回该所有初始本金后,将剩余部分予以出售或重分类。
3.出售或重分类是由于企业无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项所引起。此种情况主要包括:
(1)因被投资单位信用状况严重恶化,将持有至到期投资予以出售;
(2)因相关税收法规取消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税前可抵扣政策,或显著减少了税前可抵扣金额,将持有至到期投资予以出售;
(3)因发生重大企业合并或重大处置,为保持现行利率风险头寸或维持现行信用风险政策,将持有至到期投资予以出售;
(4)因法律、行政法规对允许投资的范围或特定投资品种的投资限额做出重大调整,将持有至到期投资予以出售;
(5)因监管部门要求大幅度提高资产流动性,或大幅度提高持有至到期投资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的风险权重,将持有至到期投资予以出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投资收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 分期付息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各自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

2. 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摊余成本

 ①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
  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这里可以将期初摊余成本理解为本金,而每期的现金流入可以理解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其中“现金流入-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本期收回的本金。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因为是一次还本付息,所以此时的现金流入为0,则实际利息增加期末摊余成本。
这样可以么?

3. 会计问题。请问分期付息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摊余成本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

付息的债券 现金流包括多次现金 流入,即每年付息现金流 和最后一次还本付息现金 流,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其收益是分期实现的,所以要把溢价或折价的部分按实际利率分摊到各期,而一次还本付息只有一次现金流,直接按实际利率计算每期收益就可以了。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

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

这里可以将期初摊余成本理解为本金,而每期的现金流入可以理解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其中“现金流入-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本期收回的本金。

会计问题。请问分期付息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摊余成本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

4. 一次性还本付息每年末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为什么要加上应计利息?

这是根据摊余成本的定义得出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 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从该定义中可以看出,该利息并未形成现金流量,其构成了摊余成本的组成部分。因此计算时应该加上这部分金额。

5. 期末摊余成本 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

给你举例说明。
债券票面1000元,票面利率4%
1)如果你的债券是三年期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类型,那么,
第一年年末期末摊余成本中本期收回的就只有利息,利息金额是1000*4%
第二年和第一年相同,也只有利息,金额是40
第三年本金和利息都收回了,本金是1000,利息是1000*4%,所以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就是1040.
2)如果你的债券是三年期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那么
第一年和第二年年末计算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是金额都为零,因为没有现金流入
第三年年末,本期收回的本金是1000,利息是3年的利息,也就是1000*4%*3年=120,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为1120
3)如果你买的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在第二年卖了50%
第一年年末期末摊余成本中本期收回的就只有利息,利息金额是1000*4%
第二年年末收回利息1000*4%,收回本金1000*50%,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40+500=450

期末摊余成本 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

6. 计算长期借款利息时,摊余成本加还是减

计算长期借款利息时摊余成本减。
摊余的意思是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具体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资产负债表中长期借款不用计算直接填列长期借款的期末余额。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的各项借款。

长期借款的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企业借入各种长期借款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长期借款—本金科目;按其差额,借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
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按长期借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借记在建工程、财务费用、制造费用等科目。按借款本金和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贷记应付利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资产负债表

7. 持有至到期投资中摊余成本与利息摊销之间的关系,摊余成本=初始投资成本+/还是-贷差

持有至到期投资购买时:用多少钱买的投资就是初始投资成本(如果在购买时又应收的利息要减去,并计入应收利息)
如: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   
        贷:其他货币资金 或 银行存款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用初始成本减去面值,那边少就计入那一边)
  到了发现金股利是确认投资收益 借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初始成本*实际利率)他们的差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此时的摊余成本是:期初摊余成本(也就是卖投资时的钱)+投资收益-应收利息  所得的金额,就是现在的摊余成本

持有至到期投资中摊余成本与利息摊销之间的关系,摊余成本=初始投资成本+/还是-贷差

8.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发生的利息只能计入财务费用

摊余成本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



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会计分录:

初始计量:

借:债权投资-成本(面值)

利息调整(倒挤,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

贷:银行存款等

后续计量: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债权投资-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倒挤,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



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分期付息,最后一次收到利息)

债权投资-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计算的利息)

债权投资-成本

出售:

借:银行存款等

债权投资损失准备

贷:债权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的余额全部予以结转)

投资收益(倒挤,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摘要】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发生的利息只能计入财务费用【提问】
您的问题已收到,打字需要一点时间,还请稍等一下,请不要结束咨询哦,您也可以提供更多有效信息,以便我更好为您解答。【回答】
摊余成本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



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会计分录:

初始计量:

借:债权投资-成本(面值)

利息调整(倒挤,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

贷:银行存款等

后续计量: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债权投资-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倒挤,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



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分期付息,最后一次收到利息)

债权投资-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计算的利息)

债权投资-成本

出售:

借:银行存款等

债权投资损失准备

贷:债权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的余额全部予以结转)

投资收益(倒挤,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回答】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